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护林防火,沁源打了一场全民保卫战

    信息发布者:zzzx123
    2020-04-18 15:45:27    来源:沁源县融媒体中心   转载

    7日晚6时,沁源县召开护林防火工作视频调度会,遵照清明期间防火措施力度,再次启动为期一个月的防火工作。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沁源史上最严防火工作。

      4月1日-7日,山西省首个森林草原防火周启动。我省有66个防火重点县,29个一级火险区,进入火灾高发危险期,防火成为头等大事。

      沁源县是山西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方,这里防火从每年10月开始到第二年的6月,长达8个月之久,比全省6个月防火期要长两个月。去年“3·29”火灾之后,护林防火成为全县工作中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。

      3月27日,沁源县启动森林草原防灭火(一级)预警响应。全县开启了一场全民、全天候、全区域护林防火保卫战。14个乡镇以村庄为单位,划分为254个作战单位,全面布防设卡、切断一切野外用火的可能性。截止4月7日晚6时,全县境内实现“零火情”,山间地头没有出现一星火,没有冒出一缕烟。


    数清坟头 确保清明文明祭祖

      “沁河镇6392座坟头,已全部销号。其中上坟祭祀6173座,无主坟47座,经联系确认不上坟172座……”

      “郭道镇共设镇级检查卡口7个,村级检查站25个,收缴打火机53个、花圈纸扎345件……”

      “官滩乡1157座坟头全部销号,其中有24座坟头确认不回来上坟,一座计划4月14号周年时回来上坟……”

      “王陶镇总共有坟头5004个,4月3日上坟1558个,4月4日上坟3280个,剩余坟头166个,其中无主坟104个,经打电话确认户主不回来上的坟62个,上坟率97%,销号率100%。”

      “赤石桥乡对在外地工作生活、老坟在村的人,逐个电话沟通联系。对外乡、在乡上坟人员进行检查,实行一盯一、一包一制度。 全乡1345个坟头,于4月4日,清明祭祀活动全部结束。”

      ……

      清明祭祖是春季火情发生的重要诱因,清明祭扫为防控重点。4月7日晚,两个小时的沁源县护林防火工作视频调度会上,沁源县14个乡镇负责人对辖区内刚刚结束的清明防火工作进行了汇报。全县40157个坟头在清明期间多少座已祭祀完毕,多少座不再祭扫,从村到县都做到了一清二楚。

      “全县只允许清明前一天和清明当天上坟……乡村两级干部提前一天对上坟祭祖活动开展入户调查和告知……上坟不烧香、不烧纸,不携带各种香烛纸扎去坟地。准确登记外地返乡祭祖人员进出县域情况。”县林草局提前发布了应急预案,对清明祭祖活动从时间到内容做了明确安排。

      “各村的坟头都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,清明那两天县乡村的干部们蹲守每个坟头,对还没有上过坟的人家会逐一打电话核实,是否会进行祭祀。为了切断烧纸引发火灾,市场管理局提前就把一些纸扎店进回来的货全部收购,从源头上杜绝烧纸隐患。当知道清明期间零火情的时候,大家可激动了,有的人都落泪了。”林草局干部武锐锋说,“截止到4月5日晚22时30分,沁源县共对40157座坟头进行了监管,38816座在清明期间进行了祭扫,1341座经确认不再祭扫。我参加工作22年来,这是头一次清明期间零火情,我想以后防火都会像今年,因为大家看到了严管的效果。”

    进入沁源 所有人都是护林人

      沁源县景凤乡的森林覆盖率86%,为全县之最。这里拥有一片珍贵的原始森林,去年“3·29”火灾发生后,最后一条防火隔离带就打在了景凤乡汝庄线,为的就是确保这片原始森林的安全。

      4月8日中午时分,景凤乡的十多名村民在隔离带上忙着栽种树苗。根据县里的计划,四月底前,一千多亩的隔离带上将按照每亩110株的规划,种下万余株苗木,主要有辽东栎、五角枫、山桃、山杏、连翘等树种。隔离带今后将遍植阔叶林,起到天然隔离作用,并形成一处防火景观带。

      来到景凤村,村口设了卡,岗亭里出来一个肤色黧黑的女人,对进村的人和车进行盘问、登记。当地人介绍女子名叫马小月,十多年前从缅甸嫁到了沁源县。

      马小月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,能操着一口地道的沁源话跟婆家人聊天。“我娘家那边也防火,不过参与的大多是专业的护林人员,沁源今年防火是家家都参与,我老公去工厂上班了,村里安排我值守岗亭,孩子们交给婆婆看着。”马小月虽然还是缅甸籍,但是已经完全本地化,一早六点就来岗亭值守,很认真地记录每天进村的人和车,对放羊人进山的时间也做了准确记录。

      76岁的赵通运是郭道镇定阳村的村民,早上五点半他给自己做了口饭,吃完就开着小三轮车,拉着几壶水,带上铁锹,直奔村北面的正沟了,午饭时有人接替他回去吃饭,下午继续进沟里巡逻。

      沁源全县三级干部已经全部扑到了防火工作一线,统一从早晨六点开始行动,到晚上八点才回家。全县254个村,每个村都有一支村民组成的摩托车巡山队伍,天天在沟沟坎坎里来回巡护。

      法中乡柏木村的雕巢岭上,56岁的董玉柱骑着摩托车在防火通道上巡查。遇到不能通行的沟梁,他就步行至高处,拿着望远镜张望一番。

      “现在是特险期,早晨6点就都必须上山了,一天下来至少走4万步吧。县里的巡查车一天转山巡查要跑四百多公里。”董玉柱说,“现在进山不让带火,发现打火机要没收,还要罚款,罚500呢。听说县里有干部装着打火机被发现了,罚了款,还通报了。现在没有一个人敢带打火机进山。”

      董玉柱庆幸自己不抽烟,14个小时进山巡查,不用为了犯烟瘾而难过。“来沁源当护林防火员吧,可以戒烟,一年省不少钱。”董玉柱开着玩笑。根据网格划分管理,他每天巡查的范围大约2600亩,白天护林员巡查时间在14个小时以上,晚上还有专人值守,24小时全天候监控火情。

      柏木村的吴云是村里的养蜂户,养着500多箱翼蜂。很快就是槐花盛开的时候了,每年都有三四十名养蜂人赶花来到沁源,法中乡是进入沁源的一个入口,而且养蜂人之间也多有些交道。他说已经收到来自多方的嘱咐,要跟养蜂人做好防火工作宣传,让外来的养蜂人也要成为沁源的护林防火员。

      “只要进入沁源就都是护林防火员。”这是沁源人的共识。

    从上到下 用各种招数监控火情

      在沁源县森林消防大队森林防火指挥中心,一套森林防火智能预警报警系统已经基本调试完毕,全县布控的48个摄像头利用双光谱摄像机会对火情进行实时监测。监控大屏上通过可见光和热成像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在不断转换。

      “这套预警报警系统能对森林气候进行实时监测,对半径10公里的热源物体进入监测范围,都能进行报警,这48个摄像头的扫描方式主要是螺旋扫描和苹果皮扫描。”森林消防大队的队长赵庆斌介绍着他的宝贝,“五公里范围内,一平米内的火情都可以准确监测到。热成像扫描图会在图像上出现变化,及时报警,系统会准确锁定发生火情的位置,定位火点,对火点周边的微气候因子观测实时数据进行火场蔓延分析,为扑救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。”

      就在森林消防大队对面的风神岭上,矗立着一座铁塔,上面安装了可360°旋转的监控摄像头,通过森林消防大队的监控大屏,可以清晰地看到岭上周边十多公里的山梁沟峁,野地里啄食的野鸡会不时出现在画面中。“除了这些摄像头监控,清明严防时期,我们还派出了直升机和无人机在山里不停巡航。”赵庆斌说。

      与这些先进的监控设备一同担负空中瞭望任务的还有全县100多座瞭望塔。位于法中乡的一处瞭望塔正在安装风电,瞭望塔上的值班人员王彦海告诉山西晚报记者,为了不见一点火星,瞭望塔上的用电采用了太阳能和风电,这几天安装师傅们一直在施工。“这样到了冬天,瞭望塔里能点个电暖气取暖,瞭望火情就不受罪了。”跟王彦海在瞭望塔里值班的一共三个人,每人一天轮值瞭望。残阳如血时,王彦海一个人趴在瞭望塔的栏杆上拿着望远镜不时往四处看一看。

      “我们是办法想尽、措施用尽、招数使尽。”4月7日的护林防火工作视频调度会上,沁源县县委书记金所军这样说,“在防火工作上,哪个方法有效,我们就当机立断。接下来一个月的防火工作,大家要不麻痹、不厌战、不松懈,还要继续严防严查,不讲情面,一视同仁。”

      10日一早,一场小雨悄然来临,受早春的寒流影响,春雨很快变成了一场鹅毛大雪,飘落在沟沟坎坎,厚厚地覆盖在大地上。根据气象部门监测,到10日下午,沁源降水已达8.6毫米以上,大雪让火情等级降到了最低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